第38章 寻找长篇连台本戏的剧场(3 / 12)
且说当年除受“西风东渐”影响外,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,本土市民娱乐文化也在兴起,演出及观赏戏剧即是一个重要内容。
据《上海通史》说,“晚清上海的戏剧,由于采用了与以前不同的经营机制,所以市场迅速拓展。
这个市场的容量,要大大超过中国其他地方,包括北京在内的优秀演员,全部聚集于上海掘金。
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,由于上海戏剧业繁荣,各路投资的资金也不断汇聚到这里,19世纪90年代,上海戏剧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。
1866年(同治五年)时,‘夷场大小戏园,共有30余所’,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,上海的戏园已经超过100家”。
有这么多的演出场所,上海舞台想不热闹也难。这当然也带来了原有的剧场包括舞台不敷应用的情况,这就自然引发了戏剧和舞台变革的趋势。
如我国第一个具有先进舞台设备的新式剧场——上海新舞台的出现,使“上海从茶园式的带柱方台演变到半月形的舞台,并且采用了布景转台,是新舞台开其端的”。
《中国京剧史》,它的建立和在这里的演出活动,就标志着上海戏曲改良运动已达到一个高潮。
新舞台始建于十六铺老太平码头附近,面临黄浦江。
1907年冬,由姚伯欣、沈缦云、李平书、张逸槎等联合京剧艺人夏月珊、潘月樵等创议修建,耗资三万银元,于第二年旧历八月落成,十月初二由“老丹桂”全部班底开演。 ↑返回顶部↑
据《上海通史》说,“晚清上海的戏剧,由于采用了与以前不同的经营机制,所以市场迅速拓展。
这个市场的容量,要大大超过中国其他地方,包括北京在内的优秀演员,全部聚集于上海掘金。
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,由于上海戏剧业繁荣,各路投资的资金也不断汇聚到这里,19世纪90年代,上海戏剧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。
1866年(同治五年)时,‘夷场大小戏园,共有30余所’,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,上海的戏园已经超过100家”。
有这么多的演出场所,上海舞台想不热闹也难。这当然也带来了原有的剧场包括舞台不敷应用的情况,这就自然引发了戏剧和舞台变革的趋势。
如我国第一个具有先进舞台设备的新式剧场——上海新舞台的出现,使“上海从茶园式的带柱方台演变到半月形的舞台,并且采用了布景转台,是新舞台开其端的”。
《中国京剧史》,它的建立和在这里的演出活动,就标志着上海戏曲改良运动已达到一个高潮。
新舞台始建于十六铺老太平码头附近,面临黄浦江。
1907年冬,由姚伯欣、沈缦云、李平书、张逸槎等联合京剧艺人夏月珊、潘月樵等创议修建,耗资三万银元,于第二年旧历八月落成,十月初二由“老丹桂”全部班底开演。 ↑返回顶部↑